|
|
|
頭銜:高級金融分析師 |
昵稱:小女子 |
發帖數:13443 |
回帖數:1878 |
可用積分數:5913365 |
注冊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陸:2024-11-07 |
|
主題:專家:次貸危機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美國次貸危機尚未完全結束,對這次危機的反思已經開始。日前,在交通銀行《新金融》雜志舉辦的“2008交銀國際經濟圓桌會議”上,來自研究機構和政府的專家就“次貸危機與國際經濟”這個主題展開熱烈討論。專家認為,次貸危機將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較大負面影響,中國對此應有充分準備;與此同時,持續貶值帶來美元國際地位喪失,可以為人民幣加快國際化步伐提供戰略機遇。 短期陣痛還是長期隱痛? 次貸危機始于2007年2月,外界對次貸危機會否成為制約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長期隱痛爭論不休。 交通銀行研究報告認為,目前次貸危機尚未真正見底,其影響遠未結束,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作為次貸危機最終傳染源的美國房地產價格尚未企穩;二是次貸危機導致的損失還在持續增加;三是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資本市場的調整仍會繼續;四是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正在進一步加大。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也認為次貸危機是長期隱痛,他甚至將次貸危機比作一次大地震。他認為,次貸危機將會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和范式,可能是二戰以后甚至是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危機,這次危機將會使西方深刻反思其金融創新模式,進而帶來一系列糾錯機制;同時美國長期以消費為增長點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受到影響,依靠信貸拉動的消費會遇到困難;另外美元的國際地位必將隨著貶值而開始動搖,美國經濟的舉債能力會受到影響。 雖然對次貸危機的長期影響比較悲觀,但李稻葵卻并不認為短期內這次危機產生劇烈的陣痛。首先是因為美國政府的政策制定非常得力,決策者對形勢的判斷非常準確;其次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美國以外的資金和資產會在短短期內將挽救美國的金融機構;最后是伊拉克戰爭和美國政權交替也會為財政政策發揮作用提供更大的空間。 中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世界經濟聯系日趨緊密,次貸危機在影響美國經濟的同時也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產生影響。交通銀行認為,次貸危機可能會從三個渠道影響中國經濟,一是進出口貿易,由次貸危機引發世界經濟放緩將導致中國外部需求明顯下降,出口面臨重大挑戰;二是心理和預期,次貸危機影響到投資者對中國金融業的投資信心,資本市場也因為受到危機影響而出現劇烈震蕩;三是資本流動,長期而言,全球流動性過剩沒有完全逆轉,次貸危機可能導致流入中國的資金不減反增。 李稻葵認為,次貸危機會使流入中國的資金減少,這同樣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他分析,隨著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化,西方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貨幣產生信貸的能力大打折扣,全球范圍流動性過剩局面將離我們遠去,若全球流動性逆轉,中國經濟的資金流動大環境無疑會發生改變;另外一個方面,出口的增長也有可能受到危機的影響,中國在防止經濟過熱和防止全面通脹的同時,也需要防止經濟增速出現大規模下降。 為應對次貸危機的沖擊,交通銀行建議,首先是靈活運用宏觀調控政策,把握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脹的平衡;二是適度推行信貸緊縮政策,避免影響實體經濟增長;三是保持人民幣小幅慢步升值;四是謹慎實施資本項目對外開放,切實加強資本項目管理;五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李稻葵表示,次貸危機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同樣存在著難得的機遇,比如經濟增長與美國經濟的軟脫鉤可能加快實現,通過國內調整,使中國經濟在美國經濟放慢時不會大幅下降。同時,他還建議利用國際主流金融機構資本缺乏的時機,通過積極參股獲得控制權。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人民幣能夠穩步升值,形成人民幣強勢貨幣的格局,這將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在他看來,可以首先發揮香港市場的作用,在當地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固定收益市場。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